Nghiên cứu thành ngữ tiếng hán chứa thành tố “dōng, xī, nán, běi” và việc dịch hán việt

đang tải dữ liệu....

Nội dung tài liệu: Nghiên cứu thành ngữ tiếng hán chứa thành tố “dōng, xī, nán, běi” và việc dịch hán việt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部 刘黄燕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及其越译研究 NGHIÊN CỨU THÀNH NGỮ TIẾNG HÁN CHỨA THÀNH TỐ “dōng, xī, nán, běi” VÀ VIỆC DỊCH HÁN-VIỆT 硕士论文 专业:中国语言 代码: 60220204 2014 年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SAU ĐẠI HỌC LƯU HOÀNG YẾN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及其越译研究 NGHIÊN CỨU THÀNH NGỮ TIẾNG HÁN CHỨA THÀNH TỐ “dōng, xī, nán, běi” VÀ VIỆC DỊCH HÁN-VIỆT 硕士论文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Mã số chuyên ngành: 60220204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PGS.TS Cầm Tú Tài Hà nội -2014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硕士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中特别标注的地方下,论文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 写过的研究成果。 刘黄燕 i 致谢 在学习和对此课题进行研究当中,本人已得到诸位老师精心地教导和关 注。特别是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的琴秀才副教授。本文的写作过程遇 到不少困难,幸喜有琴老师关怀备至。从资料搜集到论文写作等工作,先生 都一直照顾、指导。我对此特别向琴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刘黄燕 2014 年 10 月于河内 ii 摘要 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是语言的表征之一。掌握由它们所构成 的汉语成语有助于对汉语的特点、结构以及文化含义的了解。本文从探析带 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结果联系到越南语相对 应表达的形式,以期为汉、越语对比、翻译和教学提出启示。 本论文综述有关汉语成语、方位词、翻译等理论。就成语翻译问题和有 关“东、西、南、北”方位词在越南和中国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 371 条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进行考察并对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后笔者 提出这种成语的特点。更特别的是指出成语中“东、西、南、北”方位词所 表达的文化含义。本文还统计带有―đông, tây, nam,bắc‖的越语成语数量,同时 就汉译越、越译汉等语料进行考察,然后笔者提出一些成语翻译建议。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文献以外,共分三章:第一章: 绪 论 ; 第 二章: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考察;第三章: 带有―东、西、南、 北‖的汉语成语汉译越考察。 关键词:成语 方位词 “东、西、南、北” 翻译 iii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 4 1.1 汉语成语有关理论...............................................................................................4 1.1.1 汉语成语定义............................................................................................ 4 1.1.2 汉语成语的结构.......................................................................................... 5 1.1.3 汉语成语特点...............................................................................................5 1.1.3.1 意义完整.............................................................................................. 5 1.1.3.2 结构形式固定...................................................................................... .6 1.1.3.3 音律和谐............................................................................................... 6 1.2 汉语方位词有关理论.......................................................................................... 6 1.2.1 方位词的定义...............................................................................................7 1.2.2 认知与民族特征...........................................................................................7 1.2.3 方位词与空间认知.......................................................................................8 1.3 翻译理论...............................................................................................................9 1.3.1 翻译概念......................................................................................................9 1.3.2 翻译种类..................................................................................................... 10 1.3.3 翻译标准..................................................................................................... 10 1.3.4 汉语成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11 1.3.4.1 可译性.................................................................................................. 11 1.3.4.2 不可译性............................................................................................... 12 1.3.5 翻译方法......................................................................................................14 1.4 相关问题在中国和越南的研究现状.................................................................. 14 1.4.1 相关问题在中国的研究成果......................................................................14 1.4.2 相关问题在越南的研究成果......................................................................17 iv 小结............................................................................................................................. 19 第二章: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考察................................... 20 2.1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的数量统计............................................... 20 2.2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之来源...................................................... 20 2.3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之特点....................................................... 22 2.3.1 汉语成语中―东、西、南、北‖的分布....................................................... 22 2.3.1.1 单独出现在成语中................................................................................. 22 2.3.1.2 成对出现在成语中................................................................................. 23 2.3.1.3 同时出现在成语中................................................................................. 24 2.3.2 语音特点....................................................................................................... 25 2.3.3 语法结构特点............................................................................................... 28 2.3.4 语义特点....................................................................................................... 30 2.3.4.1 整个成语的语义类型.......................................................................... 30 2.3.4.2 对举格式的语义特点........................................................................... 31 2.3.4.3 成语的感情色彩................................................................................... 33 2.3.5 语用特点....................................................................................................... 34 2.3.6 汉语成语中―东、西、南、北”的文化含义............................................. 36 2.3.6.1 汉语成语中“东”的文化含义............................................................ 36 2.3.6.2 汉语成语中“西”的文化含义........................................................... 38 2.3.6.3 汉语成语中“南”的文化含义........................................................... 39 2.3.6.4 汉语成语中“北”的文化含义........................................................... . 40 小结.................................................................................................................. 42 第三章: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汉译越考察........................ 43 3.1 带有―đông (东)、tây(西)、nam (南)、bắc(北)‖的越语成语数量统计 43 3.2 在越南语中能找到相应汉越成语的翻译........................................................... 44 v 3.3 在越南语中不能找到相应汉越成语的翻译....................................................... 45 3.3.1 采取意译法................................................................................................... 45 3.3.2 采取解译法.................................................................................................. 48 3.4 对汉语成语翻译的建议...................................................................................... 50 小结............................................................................................................................. 52 结语............................................................................................................................. 53 参考文献..................................................................................................................... 55 附录 1.............................................................................................................................I 附录 2.............................................................................................................................XII vi 前言 1. 选题理由 空间关系是客观世界中最重要的关系,而方位词是人类表达空间关系 的最基本工具。汉语方位词不仅表示空间概念,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汉语词类系统中相当重要、也比较特殊的一类词。 谈到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世界上的人谁都知道,但是每种语言会 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位形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文 化特点。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是重要的语言表征,如果不弄清或用 错它所隐含的非方位义就很容易导致交流中断,人际关系紧张。而这些词的 非方位义主要体现在汉语成语中。例如―东山之志‖里面的―东山‖隐喻―退隐‖, 如果不知道―东山‖的来源、意思就翻错这个成语。从此可见,弄清―东、西、 南、北‖方位词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是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各个语 言学家对有关―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至今尚未有人从 汉-越翻译角度对有关―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因上述理由本人拟定选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及其越译研 究‖为硕士论文课题。希望这篇论文将会为越南汉语学习者与翻译者提供一份 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2. 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论文主要研究有关―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与汉译越问题,特别注意到 成语中 ―东、西、南、北‖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语料库包括: 汉语: 1. 《中国成语大辞典》(2007 年) 1 2.《汉大成语大典》(1996 年) 3.《越语成语词典》(曾广森主编、1984 年和 1985 年出版第一集和 第二集) 越南语: 1. Từ điển thành ngữ tục ngữ Việt-Hoa, GS.TS Nguyễn Văn Khang, Nxb. KHXH, 1999 2. Từ điển thành ngữ và tục ngữ Việt Nam ,Vũ Dung-Vũ Thúy Anh- Vũ Quang Hào, Nxb. Văn hóa- Thông tin,1998 3. Từ điển thành ngữ Hán- Việt, Trần Thị Thanh Liêm, NXB Lao Động, 2009 另外,汉语成语统计源还有在线成语词典网站 http://cy.5156edu.com/。 3. 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阐明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的来源和语 音、语法、语义、语用等特点以及文化含义,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汉语成语翻 译工作,帮助越南人在翻译工作中正确地掌握汉语成语中方位词―东、西、 南、北‖所表达的文化含义,提高工作效果。 4. 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论文要完成下面四项任务:  综述一下有关汉语成语、方位词以及翻译的理论问题  对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的来源和语音、语法、语 义、语用等特点进行描写、分析  对汉语成语中―东、西、南、北‖的文化内含进行分析  通过考察这类成语的汉译越翻译指出翻译方法并提出汉-越成语翻 译相关的建议。 2 5. 研究方法 为了完成上述的研究任务,本论问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 统计法:本论文采用统计法,以便对带有―东、西、南、北‖的汉 语成语数量以及带有―đông、 tây、 nam、 bắc‖方位词的越语成语数 量进行统计  概括法:用以综述一下 有关汉语成语、方位词与翻译的基础理论  描写法:用以对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的来源、特点 以及―东、西、南、北‖的文化含义进行描写  例证法:引入典型实例 加以分析说明  对照法:以汉语为主体,越南语为参照体系,通过翻译对照找出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与越南语的表达形式之间的异同  分析法:对统计结果、对照结果以及典型实例进行分析  归纳法:将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的译法归纳成若干 规律、技巧。 6. 论文结 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文献以外,共有三章: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考察 第三章 带有―东、西、南、北‖的汉语成语汉译越考察 3 第一章 绪论 1.1 汉语成语有关理论 1.1.1 汉语成语定义 关于汉语成语的定义有不少观点。 《现代汉语辞典》(2006 年版)说:―人民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 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 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 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辞源》(1980 年 8 月修订第一版):―习用的古语,以及表示完整意思 的定型词组或短句。《红楼梦》二八:―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 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辞海》:―成语是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 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所指多为确定的含义。对汉语成语而言,从 狭义上讲,一般是四字结构,它不能等同于谚语、格言、惯用语及歇后语。 从广义上讲,具有某种特定含义的定型词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思 而后行等,都属于成语。‖ 《汉语成语研究》(史式,1979 年 9 月第一版)说:―凡在语言中长期沿 用,约定俗成,一般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与组成部分,有其特定含义,不能 望文生义,在句子中的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的定型词组或短句,谓之成语。‖ 《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概说》(唐启运,1981 年 7 月第一版):―成语是 常见的一种熟语,是习用的、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的。定型的固定词 组。‖ 4 总之,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的词组 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在句子中的功能相当于一个词。 1.1.2 汉语成语的结构 汉语成语的语法结构有一下 2 大种:  对称式:  联合主谓式:远交近攻、鱼大水小、风吹雨打  联合动宾式:追亡逐北、 追根究底、知己知彼  联合名词式:金枝玉叶、南辕北辙、老牛破车  联合动词式:东涂西抹、言传身教 、远走高飞  非对称式:  主谓式:杞人忧天、细水长流、八仙过海  动宾式:大显身手、好为人师、平分秋色  动补式:战无不胜、爱不释手、入木三分  兼语式:调虎离山、指鹿为马、化险为夷  偏正式:不速之客、楚楚动人、倾盆大雨 1.1.3 汉语成语特点 1.1.3.1 意义完整 汉语成语的意义有整体性。每个成语都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其中每 一组成部分可能会失掉了自己的独立意义。成语的意思不简单是组成部分的 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成语在 5 语义上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 ―画蛇添足‖ 不简单是―画蛇时添上脚‖,其实 它来自《战国策·齐策二》实际意义是―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一个汉语成语的意义跟它的来源有密切关系,很多成语不能从字面上去 理解意义。比如―成竹在胸‖从字面上看是完整、现成的竹子在胸膛内的意 思,但是这个成语的含义实际上是―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把握‖。 1.1.3.2 结构形式固定 汉语成语的的结构是约定俗成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整个成语的完 整意义,结构改变意味着整个成语的意义也改变,所以不能随意改变成语组 成部分的顺序,也不能任意替换构成成语的语素。 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 1.1.3.3 音律和谐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成语突出地表现了汉语的这一特 点。大部分成语都是四字格。四个成分的音节大多是两两相对,匀称整齐, 节奏鲜明,平仄相间,音调高低起伏,具有旋律美。所以不能随意替换成语 成分或者改变成语各个成分的秩序。如:―入木三分‖(仄仄平平)不能改为 ―三分入木‖(平平仄仄)。 1.2 汉语方位词有关理论 1.2.1 方位词的定义 各位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给方位词下个定义,一个是语义角度,一个是语 法角度。 6  根据语义角度有以下的定义: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定义为:―表示方向和关系位置的名称的词。‖ 储泽祥解释―方位‖为:‗方‘指方向,‗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相对的关系 位置,一是指某事物所处的位置。 邱磊提出的定义是:方位词是具有方域指示性和一价性的词。 郭锐认为从语义角度划分词类是有问题的,因为词义与词的语法性质不 完全对应,根据词义划分的词类与句法的关系不大,而且词义本身不可明确 观察所以难以操作。  根据语法功能角度有以下的定义: 邹韶华(2001)说:―能普遍地附在其他词(或比词更大的单位)的后面 表方向或位置意义的词叫方位词。‖ 袁毓林把方位词定义为:―单纯方位词是可以作‗向‘的定语,但不作‗在‘ 的定语,加在名词后可以构成分布跟处所词相当的句法组合的黏着词。‖ 1.2.2 认知与民族特征 周瑞英(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说:―空间域(这里主要指"地理 空间域即"地域")可以造成词义民族性特点,地域的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对含 有相同所指意义(或概念意义)的用词不同的认知模式,并使之生发具有民族性 特点的认知意义。例如,对我们生活在温带和亚热带的中国人来说,"夏天" 是"烈日炎炎"、"酷暑难当"的。而对于地处北温带和寒带之间的英国人来说, "Sum-mer"则温暖和照,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正因如此,莎翁在他的十四行 诗中将人与其相比。同说英语,同过"圣诞节澳大利亚人和英国人对 于..Christmas "也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前者联想到炎炎夏日满眼用伞、泳装的 7 海滨,后者联想到寒冷的冬季漫天飞舞的雪花。对"Chris 恤剧"一词认知意义 的差异是澳大利亚和英国分处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引起的。我国大部 分地区属亚热带,宜于水稻(rice) 种植,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传统的主食为大 米饭(cooked rice) ,一日三餐无论具体吃什么都统称为"吃饭"。久而久之,与" 米"、"饭"搭配的词语(如生米煮成熟饭"、"饭碗"、"夹生饭"等)带上了具有鲜 明民族性特点的认知意义。说一个人"丢了饭碗照直译成"He has lost his rice bowl"不加提示,生活在北半球,主要以"bread and butter" 为饭食,用惯了 "knife and fork" 的英国人,怎么也不会知道其实际含义为"He has been out of work" 。这是因为,当人们理解语言单位的意义时,过去的经验总会成为一种 重要的参照物,影响到他们对词义的理解或选择。在缺乏足够的已知参照物 的情况下,经验的参照就显得越发突出1。‖ 再如汉语―东‖方位词有―尊贵‖的含义,但是英语―west‖根本没有这个意 思。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与人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有关,它是客观 现实通过词的中介在头脑中的概括反映。Lan-gacker 认为认知域是内化于人 类大脑中的知识内容,它是描写语义单位的语境,是概念化过程中的一个确 定领域,并以此为参照物对语义单位的特征进行描写。语义单位通过认知域 得到凸显。各民族生活环境、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等的差异使内化于大脑中 的认知域也存在着产生一定的差异。基于存在差异的认知域基础之上的词义 的识认知自然会带有其民族自身的烙印,于是,词义会带有民族性的特点。‖ 1 周瑞英(2013),《认知域视角下词义民族性特点探析》,湘潭大学学报,第 37 卷(2),156 页 。 8 1.2.3 方位词与空间认知 张军说:―空间认知的经验、意象或观念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通常就形成 了空间方位词语。由于认知方式和水平的差异,空间方位词语凝结了不同的 民族文化内涵,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2。‖ 拿汉语方位词来说,汉语基本方 位词(东、西、南、北、中、前、后、内(里)、左、右、上、下)是汉民 族对空间方位进行整体认知、系统把握的结果。汉族古代人早已赋予―东‖、 ―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尊卑内涵。 张克定教授(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河南开封 475001) 也认定―空间关系是人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中的方位、存现或运动状态的能动认 知的结果。在空间关系所涉及的三要素中,目的物和参照物是基本的,是人观察 和认识的基础‖。他还指出,―空间是人类认知系统和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 念,因为每个人都必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意识到自身的空间方位3‖。可见,方 位词和人的空间认知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 导致他们对空间的认知会不一样,结果是他们的方位词系统也不同,方位词 的文化内涵是各有个别的。也就是说一个民族的方位词系统体现其空间认知 特点和民族特征。 1.3 翻译理论 1.3.1 翻译概念 2 张军 (2004), 《汉语方位词与汉民族空间认知的文化倾向》,榆林学院学报, 第 2 期 。 3 张克定(2008),《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的认知语言学阐释》,河南大学学报,第 48 卷(1), 1 页。 9 Nguyễn Hữu Cầu (阮有求,2007)认定―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 (含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 文字表达出来。从广义来看,翻译也指方言与民族或国家的共同语,方言与 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语言交流方式来表达。翻译是把一 种语言的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使其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 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解表达翻 译过程)4。‖ 1.3.2 翻译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翻译分为不同的种类。 a) 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来分:  顺译(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 正译(母语翻译成目的语) b) 从语言存在形式或其表现风格来分:  笔译(笔头翻译)  口译(口头翻译) c) 从翻译题材来分:  一般性翻译  专业性翻译(如:商务翻译、法律翻译、文学翻译等) 1.3.3 翻译标准  ―信、达、雅‖标准 4 阮有求(2007),《汉越语互译理论》,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河内。 10 中国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信、达、雅‖标准。―信、达、雅‖ 就是―忠实原文、表达通顺、文字古雅‖的意思。具体,―信‖ 指意义不背原 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 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 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在《汉越语互译理论》中 Nguyễn Hữu Cầu 提到―雅‖的新内容就是―保持 原文的风格‖。其实对―信、达、雅‖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也有不同的运用方 法。虽然,现在有新的翻译标准,但是不能否定这个标准还影响很大。  等值翻译标准 等值翻译标准是前苏联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A.V.Fedorov)(1953) 提出的。―等值翻译标准指的是译文必须充分、忠实的表达原文的全部内容, 保证译文与原文在语体风格上相一致(或者语言风格价值相等)。‖这个标准 主要以内容为主。 1.3.4 汉语成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1.3.4.1 可译性 可译性指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短语、小句或语篇可以翻译为另一种语 言的可能性程度。许钧在谈翻译的基本层次时指出,当各民族语言起源时,虽 然处于各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认识的思维活动则 是一致的。正因为这一共性,各民族的语言在语音、语法千差万别的情况下, 才可互译。 11 范志坚(中国海洋大学)认为不同语言中的概念之间存在着相关的等值 成分或相关的语境特征,用任何语言的信息都能译成另一种语言。人类在表 达概念和思维时存在广泛的共性,所以语言之间存在可译性。 根据封晨(中国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教师),人们日常生活中 总结提炼的成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经过口口流传而来)较其他 类型成语可译性更强一些。 1.3.4.2 不可译性 各个民族之间都有民族文化、认知特征的差别。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 映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在翻译过程中,那种差别导致有些语言现象在译文 中无法表达,就属不可译性。不可译性分为两类:  第一类:译文语言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一种语言用某一形式表达语义 场内的某一意义,同时表达了该形式的某一特征,而另一种语言有恰好缺乏 了相应形式。  第二类:“译文语言缺乏应有的表达形式。就是说,原文表达的思想对 译文语言来说完全是新的。一个民族运用了新的词汇表达新产生的思想,而 另一个民族由于地理的或社会的原因,没有产生这种新概念新思想,当他们 需要翻译这个新的词汇时。必然会遇到不可译的问题。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 译语中不存在,不常见,不被注意。如“松”和“鹤”在汉语里可比喻长 寿。相比之下,英语中就没有相应的隐喻。对英语接受者来说,“松”和 “鹤”并不能引起与汉语接受者相同的联想。不可译的东西并不等于没有确 译的词句。众所周知,翻译就是把某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用 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那么,在翻译中不可准确地再现,就是不可译性。这 12

Tìm luận văn, tài liệu, khoá luận - 2024 © Timluanvan.net